·
長片仔剪接模式:
一、檔案管理跟同步模式:靠北邊走,明天再弄吧(煩、拖個三天)。
二、結構模式:進正題、雙眼爆紅絲(創作魂著火)。
三、Fine tune 模式:縫縫補補,每次開機都能找到一百個修改點(越修越狂)。
四、Delivery copy 模式:回顧專案檔搞不好已累積數十個版本(血淚感浮現)。

導演要不要很會剪?技術上未必,但概念上應該。正規劇情片或廣告劇組分工較明確,導演跟剪就好。但若是紀實長片,導演通常不願意交出去、除非剪接師一開始就設定為共創者並在狀況內。 紀錄片與所有類型相同,三六九等。簡單的,靠自己拍的素材建構故事;難一點的可能混搭半世紀前的資料畫面+照片+ 4K 新拍+一疊聽打、腳本與參考資料。最後,還得擁有強大的視覺包裝能力。 有時支援朋友的攝影班,開心,因為攝後不理。但扛了導演職稱就全包,連上映後的評論都得視而不見。想出脫紅塵不用出家,上剪接台就好。修片、修行、有天修到萬事不起雜念。
剪接期碎碎念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