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
堅持與妥協。
有次跟出資方討論預算時聽到一句話: CGI VFX 佔比會不會太多?是個好問題,但你得相信製片跟導演為何這樣分配。
我:時代劇的建立鏡頭(ELS+camera movement)是帶觀眾進入中景與特寫的基礎,不能閃躲。一顆大景或許秒數並不多,但如果它的成本可以讓觀眾看得懂時空背景、被氛圍與物件吸引、願意好好看下去,那值不值?
我:再者,攝影機組的選擇現在很多元,不須迷信廣播電影級器材。如果整包預算不是豪華版,那某些科目的等級我可妥協以求平衡。不過,影像序列的完整性一定堅持。

搞過合成的應該都知道拍紙片人有多耗時跟花錢;但若追求作品要有若干「場面」,就必須投資細節。於是,紙片人的建構,我的劇組全部換裝下去走綠幕。導演濫權自肥、飾演抽煙斗的商人;其他廖添丁、紅龜仔路人甲路人丙,大家自選吧。。 這個產業通常沒有豪華預算,東省西省的,也就是想勉力拚出一部起碼對得起職業道德的片子。拍片仔圖個基本的勞務報酬,想賺大錢(或是賠大錢)的,得有那個口袋當片商。跟操作 ETF 財富自由的人相比,電影熱情燒得值不值?這行當裡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