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
跟幾位老友客廳聚會,電視開著但沒人認真看,拿遙控器的人在大陸劇與台日韓歐美劇之間跳著。
我瞄到一個畫面脫口說:刺眼、太塑膠了。
來自各行業的老友們問:什麼叫太塑膠?
我:手法過頭就塑膠了,彩度搞得跟手遊廣告一樣紅到爆,眼睛不舒服就是塑膠。
老友:齁,醬喔??

老友這電視機挺高檔的,決定直接示範看看。當我把設定改為電影模式後,高光跟反差收斂許多。老友們說,齁、有差ㄟ、剛剛的太白太利。 電影從化學、光學進化到數位訊號後,前後期最好盡量搞懂 gamut 這類色彩科學的原理與應用。雖然後期強大到可救援許多的前期失誤,但在抽象或寫實表現上如果擁有古典的繪畫攝影素養,或許更能駕馭色彩這複雜的東西。
早年的《美國攝影師協會手冊》裡有一個所謂的波斯特理論(Poster theory),大意是電影表現適合奇幻感、電視表現適合寫實感。雖然現在電視與電影沒什麼界線,但匹配主題風格與氛圍的 color tone 還是應該以眼睛的理解力為基礎去發展。總之,塑膠感的意思就是過猶不及啦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