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oken image

阿古拉創意事業有限公司

Agora Creative International Co'

  • 關於阿古拉
  • 作品範例與服務項目
  • 拍片仔的部落格
  • 聯繫我們
  • Facebook
  • …  
    • 關於阿古拉
    • 作品範例與服務項目
    • 拍片仔的部落格
    • 聯繫我們
    • Facebook
    Submit
    broken image

    阿古拉創意事業有限公司

    Agora Creative International Co'

    • 關於阿古拉
    • 作品範例與服務項目
    • 拍片仔的部落格
    • 聯繫我們
    • Facebook
    • …  
      • 關於阿古拉
      • 作品範例與服務項目
      • 拍片仔的部落格
      • 聯繫我們
      • Facebook
      Submit
      broken image

      影視世界 vs. 塑膠感

      從拍片端到播出端的色彩科學大賽

      · 色彩科學,高清電視,電影光學

      跟幾位老友客廳聚會,電視開著但沒人認真看,拿遙控器的人在大陸劇與台日韓歐美劇之間跳著。 ​

      我瞄到一個畫面脫口說:刺眼、太塑膠了。

      來自各行業的老友們問:什麼叫太塑膠? ​

      我:手法過頭就塑膠了,彩度搞得跟手遊廣告一樣紅到爆,眼睛不舒服就是塑膠。

      老友:齁,醬喔?? ​

      broken image

      老友這電視機挺高檔的,決定直接示範看看。當我把設定改為電影模式後,高光跟反差收斂許多。老友們說,齁、有差ㄟ、剛剛的太白太利。 ​ 電影從化學、光學進化到數位訊號後,前後期最好盡量搞懂 gamut 這類色彩科學的原理與應用。雖然後期強大到可救援許多的前期失誤,但在抽象或寫實表現上如果擁有古典的繪畫攝影素養,或許更能駕馭色彩這複雜的東西。 ​

      早年的《美國攝影師協會手冊》裡有一個所謂的波斯特理論(Poster theory),大意是電影表現適合奇幻感、電視表現適合寫實感。雖然現在電視與電影沒什麼界線,但匹配主題風格與氛圍的 color tone 還是應該以眼睛的理解力為基礎去發展。總之,塑膠感的意思就是過猶不及啦。。

      訂閱
      上一篇
      導演最害怕的是綠色
      下一篇
      默默+七嘴八舌拍片交響曲
       返回網站
      頭像
      取消
      Cookie的使用
     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、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。一旦點擊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。 了解更多
      全部接受
      設定
      全部拒絕
      Cookie 設定
      必要的Cookies
     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、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。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。
      分析性Cookies
     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,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。
      偏好的Cookies
     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,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。
      儲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