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roken image

阿古拉創意事業有限公司

Agora Creative International Co'

  • 關於阿古拉
  • 作品範例與服務項目
  • 拍片仔的部落格
  • 聯繫我們
  • Facebook
  • …  
    • 關於阿古拉
    • 作品範例與服務項目
    • 拍片仔的部落格
    • 聯繫我們
    • Facebook
    Submit
    broken image

    阿古拉創意事業有限公司

    Agora Creative International Co'

    • 關於阿古拉
    • 作品範例與服務項目
    • 拍片仔的部落格
    • 聯繫我們
    • Facebook
    • …  
      • 關於阿古拉
      • 作品範例與服務項目
      • 拍片仔的部落格
      • 聯繫我們
      • Facebook
      Submit
      broken image

      AI 影像時代的集體焦慮

      宮崎駿的大師一番說

      · 宮崎駿與AI,科技始於人性

      ChatGpt 的吉卜力風幾天內海刷一輪,讓人突然想起宮崎駿的紀錄片。於是,決定上網研究被媒體引用的段落到底講什麼。YT 上的影片八年前上傳,製播日期我不確定,但值得把前後脈絡簡述一下: ​ 一群 AI 繪圖工程師與宮崎駿對談,同時 demo 一段科幻殭屍在地上爬的影片段落。宮崎駿表情沈重地回應:「想起一位肌肉僵直、連 Hi-Five 都無法比的身障朋友,我看不下去這種表現方式、也不認為有趣。創造這種東西的人不知道什麼叫做痛苦,甚或,是對生命的一種羞辱。我不會與這種技術合作。」 ​

      broken image

      工程師們有點受驚,最後回答宮崎駿的是:他們想做出可以跟真人一樣的繪畫機器;然後。鏡頭跳宮崎駿無言以對的大特寫。 ​ 影片結尾,宮崎駿的口白說:「我覺得我們走到時代盡頭了;人類已經失去自己的信念。」這段八年、甚或更久以前的大師獨白,可能就是 AI 影像時代一種集體焦慮與集體狂熱的預告。

      broken image

      Nokia 那句—科技始終始於人性的文案,此時更顯尷尬。最近研究 AI 的過程有驚喜、也有矛盾。但對於創作者來說,宮崎駿這段話很重要。科技的便利如果只是降低思考的成本與鈔票門檻,那創作過程應該如何重新定義?當短時間內社群影像被 AI 灌爆、數十年歲月創造出來的經典吉卜力風格突然變得唾手可得的時候,受過宮崎駿作品洗禮的我們,這些參與究竟代表什麼?

      User 沒有對錯,但大師心情可能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。 ​ 前陣子請 Chat 幫我搜尋資料並歸納結論,結果它告訴我,陳之藩在某本書裡寫過一段金句。我回頭孤狗這本書跟金句的時候,完全找不到出處。我再問 Chat 從哪裡引用?得到的回覆是:這是我創作過程的想像。。。這次換我無言,但態度上有了大轉變。 ​ AI 狂噴擋不住,倫理與法律必然會是衝撞很久但最終敵不過科技巨人的進程。對創作者來說,過去那個只有畫筆與膠片、沒有誘惑的年代,可能才是純粹的。從類比過渡到數位時代的創作者們,如何與 AI 共處又不失掉人性?看來又是個大哉問。

      訂閱
      上一篇
      AI 時代.拍片仔怎看?
      下一篇
      揪團到電影院看 X Screen 演唱會
       返回網站
      頭像
      取消
      Cookie的使用
     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、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。一旦點擊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。 了解更多
      全部接受
      設定
      全部拒絕
      Cookie 設定
      必要的Cookies
     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、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。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。
      分析性Cookies
     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,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。
      偏好的Cookies
     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,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。
      儲存